硯的形製和紋飾 硯是由研磨器演化而來的。西漢早中期,硯的形製有兩種,一是圓石餅配小圓研石;另一種是長方形硯板配方研石。東漢時,硯一般飾有三足,部分有蓋。足的作用是使硯具有一定的高度,方便使用,三足可致穩定。漢硯三足,旨在實用。硯蓋的作用一般用於保護磨石,如江蘇徐州東漢墓出土的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,獸嘴為扣石處;甘肅天水隗囂宮遺址出土的盤螭蓋三足硯,硯蓋中間凹窩為扣石處。漢以後,與魏晉南北朝並行,南方進入六朝時代。六朝時代,製硯工藝廣泛吸取了銅器、石刻、畫像石(磚)等姊妹藝術的營養,取得了長足進展,硯的材質多樣,造型規整,紋飾精美,古樸雄渾。瓷硯、辟雍硯相當成熟,硯足由漢時的三足增至四足,五足、六足,甚至更多;同時,由於墨的改進,研石取消,硯蓋消失。從工藝發展史的角度講,漢魏、六朝硯處於古硯向近、現代硯的過渡時期。 隋、唐以後,製硯工藝更為精湛。唐流行雙足箕形硯、“鳳”字硯。唐末由於高腳桌椅的產生,人們的書寫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,硯由地下移至桌上,硯足消失了,為取硯方便,代之而起的為抄手硯、太史硯等。至明清,石品花紋的開發引發了隨形硯的出現,製硯工藝也完成了古硯的現代化轉變。 辟雍硯,圓形,硯堂居中,水池環周,外為硯邊。象辟雍之形,故名辟雍硯。後有方形或長方形者,名曰石渠硯。辟雍者,周王朝為貴族子弟所設的大學,取四周有水、形如璧環為名,《禮?王製》“天子命之教,然後為學,小學在公宮南之左,大學在郊,天子曰辟雍,諸侯曰頖宮”。漢?班固《白虎通》雲:辟者,璧也。象璧圓又以法尺,於雍水側,象教化流行也。石渠,得名於漢蕭何所造用於收藏入關時所得秦之圖籍的樓閣,其下礱石為渠,故名石渠閣。漢宣帝甘露三年與諸儒韋玄成、梁丘賀等講論於此。 辟雍、石渠均象征知識與教化,取辟雍之式為硯,起於漢。廣州先烈路東漢墓出土的圓形陶硯,硯堂水池分割明確,為成熟的辟雍式。 苦石樓所藏四足辟雍硯在漢辟雍硯的基礎上有較大改進,一是硯堂水池更加規範,硯邊與硯堂成平麵,更利於儲水。二是硯足由三足發展為四足。三是硯蓋消逝。另外,此硯微凹,亦為當時之製。穆孝天先生言:“到了魏晉時,已經出現了用漆煙鬆煤夾和而成的墨丸了。接著又有螺子墨,亦墨丸之遺製。正因為如此,所以晉人多用凹心硯者,欲磨墨貯瀋耳。”(見穆孝天、李明回《中國安徽的文房四寶》)。 紋飾 紋飾是製硯工藝水平的集中體現,也是判斷古硯年代的關鍵。漢代硯的造型古樸,紋飾較少;六朝承襲漢風,古樸之外,紋飾趨於繁複,有青銅器及漢畫像石(磚)之遺風;大唐盛世,藝術發展較快,硯雕細膩,已失六朝古風;宋尚意,取方正規整,少銘且少飾;元乃外族統治,時間短暫,製硯工藝相對不發達;及清康、乾盛世,國勢強盛,追求浮華,製硯雕琢尤盛。 四足辟雍硯紋飾主要有三部分,一是硯邊波浪紋,二是硯側連珠紋(由乳丁發展而來),三是蝠形硯足(亦有稱鳥者)。此硯的波浪紋和乳釘紋由青銅器、漢鏡紋飾演化而來,古意十足。雕刻可謂大刀闊斧,硯麵、水池、硯背斧鑿痕跡顯露,紋飾著刀留痕,下手迅疾、準確,有漢石刻遺風。硯側連珠紋的點係側刀硬切,不圓求圓,渾厚天成;硯足蝙蝠用大寫意手法,略勾其形後,以短點刀作三角點填充為文,率意而豪放。 縱觀此硯材質、形製和紋飾,寓精於粗,有魏晉放達灑脫之風,上承西漢之雄渾,下開明清之精細,可謂承前啟後,繼往開來,為典型的六朝辟雍硯,是歙硯在我國製硯史第一個高峰時期留下的僅存實物(目前尚未發現同期的端硯實物),堪稱“歙硯鼻祖”。著名學者、藏硯家季漢章先生言:這方硯可以編進《硯譜》。中國安徽文房四寶研究所所長、著名學者田恒銘先生觀此硯後,連聲稱讚“價值連城”,並賦詩句曰:“一生多被端溪誤,到老方知歙硯佳”。 古人獲得美石,則必擇良工,就其石的形狀、尺寸的大小、紋理的疏密,石眼的高低,因材以作硯。並要求式樣務必精美,名稱務必典雅,語取吉祥,義含禱頌。名與式符,式與石洽,方為上選。因此古代的名硯,在製硯之初,即先定式、定名後方始動手治硯。有硯即有名,有名就有硯,故硯名多佳,且均合於式,洽如石。如就其原式而用之取名叫“天硯”。若加刻治則就其所刻的樣式或所刻之物加以命名。如石之為圓形取名為“大圓覆壽”;長方形則名曰“端方正直”;四方形取名叫“井田”。若刻以山川、草木、日月、風雲、鳥獸、蟲魚等則就其圖而命名,常見的有天保九如、鳳舞蚊騰、海屋添壽、五嶽朝天、龍馬負圖、太平有象、景星慶雲、壽山福海、海天旭日、獻生瓜瓞、龍吟虎嘯、福自天來、花中君子、龍飛鳳舞、三陽開泰、鬆壽萬年、丹鳳朝陽等名稱。若以字形或器物形,則曰垂裙,曰平底、有腳、古樣、琴足、鳳他、四直、古樣四直、雙錦四直、合歡四直、箕樣、斧樣、瓢樣、瓜樣、人麵、蓮、荷葉、仙桃、鍾樣、卵樣、笏樣、圭樣、璧樣、鼎樣、玉台、蟾樣、龜樣、梭樣、琴樣、琵琶樣、「钅敖」樣、雙魚樣、團樣、八稜、角柄秉樣、竹節、秉樣、硯磚、硯板、房相樣、月樣、腰鼓、馬蹄、月池、蓬萊樣等,不勝枚舉。總之,器形像什麼就取什麼名字。
|